理学硕士李时珍-1/明代杰出医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他写了一部总结性的药理学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内容丰富,考证细致。它被相继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它是分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战胜疾病的宝库。李时珍,湖北冀州人,出生于医学世家。李时珍14岁,中了秀才。他对医学有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看书,但对八股文和应考文章十分反感。
虽然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但在当时医生是劣等职业。他希望他的儿子能获得名誉和荣誉。李时珍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去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都失败了。这时,李时珍的父亲只好让他专心学医。李时珍明白医学和药学密不可分。一个是临床实践,一个是理论基础。古代中医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和体系。
6、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 故事李时珍自1565年以来,我遍游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方剂,向渔民、樵夫、农民、人力车夫、药工、捕蛇者等取经,查阅历代医药书籍925种。他记录了几千万字的笔记,澄清了许多难题。27年寒暑,三易其稿。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他还研究脉学和奇经八脉。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墓地(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伸资料:《本草纲目》于1603年在日本出版,就在江西出版后不久,江户时代早期的学者林罗山从商埠长崎得到一套《本草纲目》,献给江户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族,被奉为“御书”。《本草纲目》中朝两国自古以来科学文化交流频繁,相互借鉴,为科学文化的共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7、药物学家 李时珍的 故事药剂师李时珍是故事中国著名药理学家李时珍,他在药学方面颇有建树,我与你分享的药理学家李时珍是。李时珍轶事谈用药:有一天,明朝一位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给两个病情相同的病人开了药方。病人走后,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问老师:“刚才两个人都发烧了,怕冷。你为什么轻看老人,却重看孩子?”李时珍笑着说:“那老头快不行了。他一再表示自己病得很重,无法康复。他回去肯定会多喝药汁,剂量轻一点,但是合适。这孩子年幼无知。刚才,他难过的哭了。大人们喂药的时候,他一定要大哭大闹。他能喂多少?
俗话说的好;十个病人和十个样本不能一样对待!“大人剂量大,小孩剂量小,这是常识。反其道而行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经过李时珍的解释,又是有趣又是合理的,对于那些纸上谈兵,不懂权变的医生来说,是有启发的。李时珍区分白花蛇和蕲蛇,人皆畏三分,但都是珍贵的中药材,历代有识之士都将其视为医学的象征。李时珍对蛇的研究情有独钟。自古以来,周琦就是蝮蛇聚集的地方。
8、 李时珍尝草药的 故事为了写好这本书,李时珍我不仅注重积累治病经验,还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大川。白天,他爬山,采集草药,制作标本;晚上,他整理标本,整理笔记。几年间,他行程数千里,拜访了数百位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对于很多种药材,他都是随便尝一尝,判断其药性和功效。有一次,李时珍路过一个山村,看到前面有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见一名男子喝得醉醺醺的,不时手舞足蹈。
《山茄子》李时珍看着那个笑得前俯后仰的醉鬼,他记下了药的名字。回到家后,他翻遍了医书,找到了关于这种草药的记载。但是,医学书上只是简单地说,它的真名叫“曼陀罗”。李时珍决心找到它并进一步研究它。后来李时珍我在采药的时候发现了曼陀罗。他按照村民说的用曼陀罗酿酒。几天后,李时珍决定品尝一下,体验一下曼陀罗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很好吃;再喝一口,舌头甚至整个口腔都麻木了;再喝一口,人就昏昏沉沉了。不一会儿,他们就会感到昏昏沉沉。不一会儿,他们就会咯咯地笑,手脚不停地跳舞。最后,他失去了知觉,倒在了地上。
9、 李时珍的 故事李时珍,字东碧,湖北蕲春县(今湖北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郑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宗申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爷爷是“贝尔医生”。我爸爸叫岳池,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当时民间医生的地位很低。李家经常被官员和士绅欺负。于是,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学习,参加考试,让他一次成功,出人头地。李时珍我从小体弱多病,却率直纯真,对那些空洞无聊的八股文一点也学不会。
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恳求父亲说:“我今年23岁,老是考不上。你最好让我学医!”并表达了这样的决心:“如逆水行舟,心比石强,希望父亲志存高远,至死不畏艰难。”李月池终于在冰冷的事实面前醒悟,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并悉心教导,几年下来,李时珍真的成了一个很有声望的医生。三十八岁左右,在武昌被楚王召见,被任命为王宓“殿官”,同时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