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字何中,名铁观道士,东坡居士,号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原籍河北栾城。2、贾_ 2年(1057),苏轼进士兼。宋神宗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和湖州工作。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应永副使。
宋徽宗获大赦,返回北方,途中死于常州。宋高宗追授太师;宋孝宗追求“文忠”。3.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文字纵横;诗歌题材广泛,清新健康,运用夸张的比喻,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是豪放派,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也称“苏辛”;散文写作丰富奔放,与欧阳修并称“瓯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 苏轼的 生平经历苏轼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或因写诗不慎,或因说话率直,屡屡被政敌抓住把柄大做文章,致使他近40年的仕途有三分之一是在贬谪中度过的。苏轼他做了一辈子官。历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知府。他还担任过中书审、兵部尚书、法务部尚书等朝廷官员,但在62岁时,他成为了儋州(海南岛)司机(周知的助理官),做过知府。
扩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何中,名铁观道士,东坡居士,通称为苏东坡、苏仙。汉族,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河北栾城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写作是任意的;他的诗歌题材广阔,清新健康,善于夸张比喻,风格独特,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豪放,与辛弃疾同为豪放代表,并称“苏辛”。
7、求 苏轼 生平简介一份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子瞻与何仲(苏轼)并列第二,故名“仲”。至于“和中”二字,苏洵是想让儿子温柔一点。没有,“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郑文死后追来的。汉族,梅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的画家、文学家和美食家是豪放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之一。
汪洋散文奔放流畅,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三千九百余首。就文章而言,它与欧阳修并称为“瓯塑”,就歌词而言,它与辛弃疾并称为“苏信”。在诗歌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书法方面,他创新,不练古人,创造一种艺术风格。他的著作《黄州寒食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擅长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序约束,重视形似,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 苏轼的 生平简介及诗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字何中,名曰“东坡居士”,被世人称为“苏东坡”。汉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栾城人。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诗人代表。他的诗、词、赋、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长书法和绘画。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人之一。
艺术成就1。文章苏轼的文学观点与欧阳修相同,但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自然,摆脱束缚,“法度创新,外放妙理”。他认为作文应该“像流水一样,一开始没有确定的质量,但总是做你应该做的,总是停在你停不下来的地方。”“自然文理,体态丰盈”的艺术境界(《谢谢老师的书》)。苏轼散文写作洪福,以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9、 苏轼 生平简介苏轼(1037 ~ 1101),字子瞻,字何中,梅州梅山(今四川梅州)人,宋代(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闻名于世,并称“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生平宋嘉佑元年(1056),苏轼他首次出川赴京赴任,次年与弟弟同列秀才,深得考官欧阳修赏识。
父亲苏洵在汴京去世后,他帮助殡仪馆。熙宁二年(1069),又赴朝任职,因为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很多分歧,所以要求调职。熙宁四年至元丰前期,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故鼎新,因法便民,成就斐然。元丰二年(1079),因以诗谤朝廷罪入狱,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年),旧党上台,苏轼调回任中书、京都,任舍人、翰林学士、知止专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