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外名校 > 知识 > 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题,二年级上册数学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题,二年级上册数学题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6 22:26:38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二年级上册数学题

2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题

2,二年级数学题

22 27 26 29 25 21 24 23 28

二年级数学题

3,小学二年级数学题

247减98等于149247减63等于184
149-(89-63)

小学二年级数学题

4,二年级数学题

思路:两人的钱正好买一个篮球,假如买两个篮球就会少24+31=61元,所以一个篮球就是61元。24+31=61(元)答:……
24+37=61

5,二年级数学题

折纸 用国际单位制,就是为了统一单位。 折纸得 0.1/1000 *2^100=1.2676506*10^26米 10万光年是 10*(10^4)*3*(10^9)*60*60*24*365=9.4608*10^21米 折纸所得约是10万光年的10000倍。

6,初二数学上册试卷选择题

2010年八年级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一)(考试时间:120分钟 ,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24分。)1、将具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 B、5,12,13 C、4,5,7 D、9,80,812、 的值 ( )A、9 B、-9 C、3 D、-33、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D‖BC,AD=BC,如果补上下列条件中的( ),可以使四边形ABCD为矩形。 ( )A、AC⊥BD B、AB=AD C、AB=CD D、AC=BD 4、点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1,-2) B、(-1,-2) C、(1,2) D、(2,1)6、在下列现象中,旋转的有 ( )①时针转动 ②跳绳 ③转呼拉圈 ④传送带上的电视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7、10名初中毕业生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如下:25分,26分,27分,27分,26分,26分,28分,29分,30分,27分,这些成绩的中位数是 ( ) A、26分 B、27 C、26.5分 D、30分 深圳实验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年级 数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说明:1、请考生用蓝色或黑色钢笔(签字笔)在指定区域规范作答; 2、本试卷共6页,其中第Ⅱ卷为答卷(需上交)。第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立方根是0.4 B. 的平方根是 C. 16的立方根是 D. 0.01的立方根是0.00000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 AD‖BC B.AB‖CD AB=CD C.AB=CD AD=BC D.AB‖CD AD‖BC3、已知菱形的周长等于40㎝,两对角线的比为3∶4,则对角线的长分别是( )A.12㎝,16㎝ B.6㎝,8㎝ C.3㎝,4㎝ D.24㎝,32㎝4、若点P在x轴的下方, y轴的左方, 到每条坐标轴的距离都是3,则点P的坐标为( )A.(3,3) B.(-3,3) C.(-3,-3) D.(3,-3).5、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三个角度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三条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C.三条边长之比为8∶16∶17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三个角度之比为1∶1∶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6、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 上,则y1 与y2 的大小关系是:A.y1 >y2 B.y1 =y2 C.y1 <y2 D.不能比较7、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8、为了让人们了解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 25 28 26 25 31,如果该班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总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 )个A.900 B.1080 C.1260 D.180010、将n个边长都为l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摆放,点A1,A2,……,A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A. cm B. cm2C. cm2 D. cm2这些够么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7,二年级数学线段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 二年级数学上册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并通过让学生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然后教材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征。学情分析: 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例4,教学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教学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画线段时,要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设计理念:1、通过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与绳子、铁丝的对比,让学生体会 “直”的特点。2、让学生通过实物、实例的观察探讨,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3、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认识线段课件(二年级数学课件)http://wenku.baidu.com/view/6c4714ee998fcc22bcd10d6c.html
http://www.ttshopping.net/Soft/softdown.asp?softid=236734这里可以下载线段题的课件
听我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用尺子
文章TAG:二年二年级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试卷题

最近更新

海外名校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