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规划 > 经验 > 暮江吟,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

暮江吟,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4-13 02:51:23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1,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全诗

2,暮江吟意思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暮江吟意思

3,暮江吟 古诗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文解释】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词语解释】 铺:指太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碧绿色宝石。这里形容背阴处的江水颜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文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古诗

4,古诗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一诗写的是(秋 )季节,从(傍晚 )到(夜半 )这段时间(讲上 )的景色,全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 )的思想感情。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 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5,古诗暮江吟的意思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注释】提示:此诗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途中所写,描绘深秋傍晚江上的美景。一道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的半边为青绿色,半边泛出红色。九月初三这个夜晚真是令人喜爱、陶醉,露水像圆润的珍珠,月亮像一张弯弓。【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6,暮江吟全诗译文

暮江吟全诗译文: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扩展资料:《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暮江吟全诗译文: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扩展资料:《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一半呈现出红色,半江瑟瑟半江红。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阳光照射下。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波光粼粼,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
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江河的感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  <1>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2>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3>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此指碧绿色。  <4> 可怜:可爱。  <5>真珠:即珍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  <6>月似弓:上弦月,其弯如弓。  <7>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译文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7,古诗暮江吟的意思是什么

全诗 [编辑本段]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编辑本段] 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瑟瑟:碧绿色。 怜:爱。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编辑本段] 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认识作者 [编辑本段]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写作背景 [编辑本段]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句赏析 [编辑本段]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 评解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麻烦采纳,谢谢!
文章TAG:暮江吟白居易暮江吟

最近更新

  • 美国签证需要老护照吗,护照过期了美国签证没过期怎么办

    护照过期签证需旧签证?现在有必要带老护照去美国吗?以及护照签证遗失补办签证您需要联系美国大使馆更新您的护照信息。2.在美国十年签证回国就老护照不,你在美国十年了签证,十年旅美-1护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出国参展美国签证好申请吗

    去美国容易吗签证?美国中转签证容易吗?美国中转签证申请流程如下:1.在线填表申请。美国旅游签证容易吗?美国中转签证好签吗?所有通过美国转机到其他国家的旅客必须在申请transit签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俄勒冈大学篮球队员,重写标题:篮球运动员在俄勒冈大学遭遇枪击事件

    事件经过俄勒冈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在全美范围内享有盛誉。该校的男子篮球队伍也一直备受瞩目,在全国大学生篮球比赛中多次获得荣誉。然而,近日,这样一支运动队伍也遭遇到了不幸的枪击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伯明翰大学怎么样 知乎,伯明翰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科排名如何?

    伯明翰大学简介伯明翰大学始建于1900年,是英国较早实行教育综合体系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英国六大办学历史超过百年的著名大学之一。伯明翰大学被誉为“英国六大城市大学”之一,是一所世界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英国旅游签证更新材料时间

    英国旅游签证需要多久才能发证,英国旅游/需要多久?英国旅游签证的签约时间约为1520个工作日,但提交签证材料前需要预约,预约提交。英国旅游签证应该提前多久申请?do英国-2签证你需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古诗己亥杂诗,已亥杂诗

    已亥杂诗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已亥杂诗全诗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九州生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办理赴美签证流程,怎样申请前往美国的签证?——办理美国旅游签证的完整指南

    赴美签证办理前的准备在申请签证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出行目的和行程计划,以便选择合适的签证类型。在准备签证材料时,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财力证明、旅游计划、工作/学习证明等资料。具体 ......

    经验 日期:2023-08-25

  • 伦敦大学金融专业排名,伦敦高校金融专业排名排名前十

    伦敦大学金融专业排名,伦敦高校金融专业排名前十1.伦敦商学院伦敦商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商学院之一,也是伦敦大学金融专业排名首位。该学院的金融专业一直是其招牌专业之一,其学生在金融领域有 ......

    经验 日期:2023-08-25

留学规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