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好的数学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特点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可以用字母表示。了解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并在三角形中画出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三角形中积累了绘制高等数学活动的经验。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首先,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节目标规定:“探究某些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了解某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绘图的基本方法。
7、学前班会变的 三角形 教案会变三角形活动目标:能区分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学会用不同形状的几何卡片创造不同的图案。发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一些方纸;一些几何图形卡。活动流程:1。导读老师说:“小手拍着手,放在头上;小手拍拍肩膀;手拍拍手,放在腿上。老师的眼睛看着孩子们。”孩子:“孩子的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图形宝宝吗?
老师边讲边展示数字,描述特点,以此结束。2、拼凑图形老师拼凑一个图形的组合让孩子数几个图形,什么图形,什么颜色。3.改变形状老师出示正方形纸,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正方形变成不同的形状?两个图形怎么换?三个怎么样?四点怎么样?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的纸,自由拼出不同的结果,由幼儿讲述运算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图形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8、《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借助电子白板,结合生活情境,通过“测”、“算”、“拼”、“折”等方法,推断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可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解释、应用的过程,体验归纳、转化等数学思维方法。3.通过数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教学过程】1。创建情景并提出问题。游戏:猜猜信封后面藏着什么三角形。(课件演示)老师的三个角有什么奥秘:三角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们。【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引入游戏,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探索新知识做铺垫。创设问题,引出要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全等 三角形 教案同余三角形 教案1。当只给出一个角度时: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个内角,两个内角,两边。可以发现,根据这些条件绘制的三角形不能保证是完整的,-1/ 2的定义。判断定理:侧边(SSS)角边(SAS)角边(ASA)角边(AAS) VI,必须做的作业:教材P44页练习12.2中的No.6,选题:问题11 VII。板书设计题目:12.2.4 三角形同余的判断[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直角三角形同余条件:“斜边、直角边”,体验和探索直角。理解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掌握直角的条件三角形同余:“斜边与直角边”。能利用同余的条件三角形解决简单的推理和证明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绘画、探索、总结、交流,让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