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进行一项实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我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的时候甚至都不关心自己的家。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培育成功。这种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达到了1000多公斤。全国推广后,中国水稻产量几年增加了1000多亿斤,真的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特别发明奖。美国和其他国家也介绍了他的成就。
5、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50个字 袁隆平的事迹简介1、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于攀登高峰。2.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在世界上领先了30多年。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自给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6、 袁隆平的 故事 概括300字左右1964 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于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水稻(IR8)袁隆平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1975年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制成功,为杂交水稻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基础。1985年,杂交水稻育种战略思想的提出,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6年10月至年10月,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战略。杂交水稻育种方法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即育种程序由复杂向简单发展,效率越来越高。从杂种优势利用水平来看,可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远缘杂种优势利用,即杂种优势利用正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7、 袁隆平主要事迹 概括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现居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世界科学院院士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任教。1964年,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8、 袁隆平的事迹介绍50个字袁隆平事迹材料1947年6月,湖北省召开全省运动会。袁隆平我很喜欢游泳,就和体育老师报了名,要求参加初赛。老师看了之后,摇摇头说:“你太小了,体力不够。”他不服气,心想:我8岁就开始了。在和父母逃亡的路上,我从水路来到了重庆。有一天,我不小心被四哥隆德推到水里,差点淹死。幸运的是,我被一个老船夫救了,救了我一命。
我9岁逃到重庆。每年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去长江边的“龙门浩”戏水,渐渐地,他掌握了熟练的游泳技术,甚至可以搏击嘉陵江,横渡长江。所以,他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尝试一下,初赛当天上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初选的10多名学生每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池。袁隆平还偷偷跳上最后一个学生的自行车,和他一起走,到了初赛会场,周老师找到他,笑着对他说,既然你来了,就试试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