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界面的定义古登堡界面是地幔球与外核流体球之间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核与地幔的边界层,人们把这种界面称为“古滕贝格不连续面”或“古根海姆不连续面”,古登堡界面是由液体还是固体组成的?平均地表-莫霍界面为17千米(1)厚。
莫霍面是划分(b)的界面。a .上地幔与下地幔b .地壳与下地幔c .岩石圈与地幔d .上地幔与地壳莫霍面的界面,以及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所以称为莫霍面,简称莫霍面。古登堡界面是地核与地幔的边界层。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Bino Gu 登堡(Gutenberg)发现地震波在地下2885公里处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纵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人们把这种界面称为“古滕贝格不连续面”或“古根海姆不连续面”。20世纪初,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突然意识到,地震波是我们探索地球内部的“超声波探测器”!地震波是地震时发出的地震波。它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穿过固体材料,而纵波可以自由穿过任何一种材料,如固体、液体和气体。当通过物质密度高时,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当通过物质密度低时,传播速度慢。
地壳与地表-莫霍面平均17公里(1)固体,由各种岩石组成(2)厚度不同(3)莫霍面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古登堡界面17~2900公里(1)固体,硅酸盐物质,铁和铁自上而下。
3、古 登堡界面的定义paleo 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外核流体的界面。整个地幔由上地幔(深度为33 ~ 410 km的B层,深度为410 ~ 1000 km的C层,也称过渡带层)、下地幔D 层(深度为1000 ~ 2700 km)和下地幔D”层(深度为2700 ~ 2900 km)组成,地球物理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它的不均匀性甚至可以与岩层的不均匀性相比较,不仅是地核热量向地幔传递的热边界层,还有与地幔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层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