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规划 > 知识 > 八佾第三,读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怎么写二百字左右

八佾第三,读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怎么写二百字左右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3 16:23:24 编辑:去留学呀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读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怎么写二百字左右

你可以在礼崩乐坏,社会变革上写,另外季氏将伐章下面两节你可以参考一下。
建议找本于丹的《论语》心得看看

读论语八佾第三的心得怎么写二百字左右

2,八佾第三原文及解释

八佾第三原文及解释如下: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忍心做出来呢?”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译文】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八佾第三原文及解释

3,论语八佾第三的一句翻译

孔子的学生子夏请问老师:「诗经中说:『有位女子笑起来多麽地巧妙,眼睛动起来,多麽地灵活传神,这是美好的质地,再加上文采的修饰呀!』这三句诗有何含义?」孔子回答说:「就像绘画时,先有了粉白的画布,之後再彩绘各种颜色。」子夏听了以後,有所领悟的说:「先有忠信为本质,之後礼节的学习才能落实吗?」孔子肯定的说:「商啊!真能发明我的意思,从现在起,可以和你谈论诗了!」

论语八佾第三的一句翻译

4,八佾第三原文及解释

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2.三家者以《雍》彻(同撤)。子曰:“相(xiàng)维辟(bì)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ùe)何?”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礼仪的根本,孔子回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一般的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俭朴;就治办丧事来说,与其仪式上办理得很妥善,不如内心悲痛,哀悼死者。”?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wú同无)也。”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rǔ)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zēng)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8.子夏问曰:“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xuàn)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zhēng)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10.子曰:“禘(dì)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13.王孙贾(gǔ)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14.子曰:“周监(jiàn,同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文化礼制。”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16.子曰:“射不主皮,为(wèi)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规矩。”17.子贡欲去告(gào)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谄媚呢。”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20.子曰:“《关睢j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5,论语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说注】 定公: 鲁国国君。 忠:言行由衷,真心无欺。 【说译】 鲁定公问:“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事奉君王,依什么原则?”孔子回答说:“君王差使臣下要依礼相待,臣下事奉君王以真心无欺为准。” 【说解】 在孔子思想中,还没有忠君的概念。当时天子分封诸侯,若忠,该忠哪个?忠天子还是忠诸侯?在孔子思想中,忠是真心,是言行由衷。 在子路问事君时,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就是忠。

6,八佾第三全文翻译是什么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译: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译: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译: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译: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译: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译: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译: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译: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译: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译: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译: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译: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译: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译: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译: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译: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侍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译: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译: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译: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译: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译: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译: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文学鉴赏:《论语八佾》篇集中的谈论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的“礼”的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阐述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对于一个社会和集体而言,不可没有礼的存在,“礼”在我看来,就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社会和集体的发展,需要尤其一定的秩序与节奏,才可能保证良好的发展,无序状态的社会和集体很难做到发展,就更不用说跨越式或者说快速发展了。只有社会和集体保证处于秩序的状态,才能保证发展。所以,秩序是稳定的前提,稳定又是发展的前提。难怪邓小平不断强调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但仅有稳定还不够,还需要有序的持续的发展,才会有进步。《论语》八佾篇第一段话,这段话是孔子直接针对季氏僭用礼乐的行为而发的。春秋末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违背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行为。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了孔子性格鲜明的一面,他对于理想的坚持是有原则的。在孔子时代,鲁国有孟孙、仲孙、季孙三家权臣,整个政权都在操在他们手上,国君对他们也无可奈何。季氏即季孙氏,他作为卿大夫本来只能用四佾规格的乐舞,但他却僭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规格的乐舞。飘风起于青萍之末,祸乱始于人心之变乱,风气变坏始于规矩之坏,故孔子以这件事断定,季氏将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果然,没过多久,季氏削弱鲁国公室,三家权臣联合起来攻打鲁昭公,昭公出奔到齐,后又至晋,死于晋国的乾侯。孔子所处的时代奏乐舞蹈是一种礼仪,在仪式乐舞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社会级别的不同而不同。大致有天子、诸侯、大夫这样几个级别,按级别规定天子使用八佾,也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诸侯使用六佾,也就是六行,六八四十八人的;大夫用四佾,也就是四行,三十二人的。季氏的地位是大夫,应该用四佾,却用了八佾。孔子认为季氏僭越了礼节,是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才说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季氏的胆大妄为,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窥见中国人的“好大喜功”的文化背景。此章所言的“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季氏的行为对别人而言,不能忍受;另一个角度是对季氏自己而言,他可以忍心做出这样越礼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第三段话,本章孔子谈论的是“仁”与“礼”“乐”的关系问题。“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核,是内容;“礼”与“乐”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形式。孔子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在内容与形式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孔子更注重内容。所以,孔子说没有“仁”,“礼”与“乐”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礼”是人外在行为的规范,音乐则是人内心和谐情感流露于外的表现形式。所谓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八段话,此文字既体现了教育中教学相长的道理,又体现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联想的能力。子夏以女性的外在美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而孔子答是因为有了很好的底色。也就是说内在的美决定了外在的气质,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子夏更是聪明由着一个问题联想到了老师的“道”(哲学思想),也就是“仁”与“礼”的关系,所以子夏说礼仪在仁之后,没有仁就用不着礼仪了。而孔子作为老师更是对子夏的联想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给予了及时肯定,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孔子从这样的谈话中获得了启发。孔子曾与子贡评论颜回,说颜回闻一知十,自贡也谦虚的说自己闻一知二,不如颜回。从这里看子夏与颜回、自贡都是能够创造性学习的学生。第五段话,本章是孔子赞美中原的文明与先进。文明的程度体现在社会的秩序与节奏,说的是夷狄之邦即使有国君,社会也缺乏秩序。而中原文化即使没有国君,社会也同样会沿着文化的秩序发展。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势,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孔子对当时中原社会秩序的慨叹。意指文明程度不高的夷狄都有国君,文化已向发达的中原却无视天子,是很令人羞愧的。第十七段话,告朔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每年的秋冬之际,周天子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藏于祖庙。每月初一,诸侯要到祖庙杀一只羊祭祀,然后回到朝廷听政,这叫告朔。到孔子的这个时代,鲁国的国君不再亲临祖庙祭祀,也不听政,仅杀羊做样子。这种制度的只剩下形式,所以子贡主张废除仅存的形式。也是从节约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而孔子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节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礼仪不应该废除。想必孔子维护这样的礼仪,也是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第二十三段话,此章是孔子谈论音乐的专章。从演奏的开始、过程到结束,孔子作了形象的描述。北京大学的张祥龙教授将“翕如”解为:凭开合之势而发起,出现一个原来没有的状态,并且这个新出现的状态一定是盛大的、动人的。他不一定指“齐奏”,而是强调这里发生了某种变动,他让一个人从原来的静止态、日常态一下子进入一个飞翔的状态。展开来理解就是,音乐一开始就让人摆脱日常的思考方式和情感方式,音乐让你的思路不再在地上爬行了。蓦然、勃然而振起,凭空出世、冲天一飞,进入与非音乐态绝然不同的翱翔状态,也因此而满足了“始作”(原本的发作)的要求。对孔子来讲,音乐的本性是:于起始处横空出世,摆脱一切线性、因果、功利的思想方式,一下子进入由发生之纯气势所鼓动托浮的翱翔之意识状态,并让它顺兴而行,灿烂充沛而又清新纯净,和谐回旋而又生动曲折,不受拘束和克扣地达到完成。

7,论语八佾第三篇的内容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3.3【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评析】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8,论语八佾第三成语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爱礼存羊 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不咎既往 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成事不说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告朔饩羊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既往不咎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戒奢宁俭 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乐而不淫 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了如指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杞宋无征 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大雅君子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了若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如指诸掌 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9,请翻译论语八佾第三要写出每句的原文还有每句的解释最后是每句的译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心,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运用?」 ※ 礼、乐不分家。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白话解:林放问礼的本意。孔子说:「你所问的意义十分重大,依礼而言,与其过于奢侈浪费,宁可节俭朴素。办理丧葬大事,与其过于注重形式与外表的繁文缛节,宁可内心哀戚些好。」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与人争,如果一定要说有,除非是在举行射箭比赛(古有射礼),比赛前,双方互相作揖敬礼,才升堂开始比赛,比赛完之后,又互相作揖才退下,胜负已定,胜者又向败者作揖敬礼,请他上堂饮酒受罚,像这样有风度的竞争,才可以称得上:君子之争。」 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白话解:孔子说:「官雎那一章诗,有欢乐但不放荡,有悲哀但不过份伤痛。」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白话解:孔子说舜那个时候的韶乐:「十分的美,又十分的善。」讲到周武王那个时代的音乐说:「十分的美,但是没有达到十分的善。」 ※(舜王以大孝受尧帝之禅让,武王以兵力革命,故非尽善。) 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位不能宽以待下。行礼时没有敬意,遭遇丧事时毫无哀戚的表情,这种人还有什么可看的?」

10,论语 八佾第三后是什么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八佾:佾音yì,八人一列为一佾,八佾即八列。按礼制,天子祭祀时,乐舞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自天子至士,降杀以两”。季氏为大夫,只能用四佾,用八佾是违礼的行为,所以孔子讥之。  古代宗庙祭祀的八佾之舞中,每一佾都用八人,这是有讲究的。“舞所以节八音,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古人称由金、木、石、匏、土、革、丝、竹等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为八音,其中,钟为金,磬为石,柷敔为木,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为土,鼓为革。参《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注。古人认为八音谐和,才能称为乐。  舞乐规模有严格的规定,大概由于文献缺失,加上春秋以降越礼之风盛行,以致具体的规定在不同的记载中常有抵牾。《春秋公羊传》谓“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白虎通·礼乐》依《公羊传》,并引《诗传》云“大夫士琴瑟御。”《左传》则谓“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但“八佾”是天子之制则是肯定的,诸侯不得僭用,大夫更是如此。然而春秋时王纲解纽,制度开始废弛,各国似乎早就开始僭用舞乐。《春秋》记载隐公五年“初献六佾”,据《公羊传》解释,鲁国是侯国,只能用四佾,用“六佾”之舞,已是僭越了。《公羊传》甚至还暗示鲁国早已开始僭用天子之乐。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对周王室有莫大的功劳,因此周成王特许鲁国世世用天子之乐祭祀周公。故鲁国是备有八佾之舞的,鲁君可能因此很早就僭用八佾了。季氏是大夫,所用之乐更应在鲁国君之下,但他却在家庙里直接用天子之舞,在孔子看来这真是难以容忍了,或者说,连这个制度都敢于僭越,那就什么都能做出来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注】定公: 鲁国国君。忠:言行由衷,真心无欺。【说译】鲁定公问:“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事奉君王,依什么原则?”孔子回答说:“君王差使臣下要依礼相待,臣下事奉君王以真心无欺为准。”【说解】在孔子思想中,还没有忠君的概念。当时天子分封诸侯,若忠,该忠哪个?忠天子还是忠诸侯?在孔子思想中,忠是真心,是言行由衷。在子路问事君时,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就是忠。
文章TAG:八佾第三读论语论语八佾第三

最近更新

  • 鸡血玉,鸡血玉是什么价一平方分米那么大的

    鸡血玉是什么价一平方分米那么大的2,哪个听说过鸡血玉石包括它的市场价3,什么是鸡血玉如何鉴别4,鸡血玉与鸡血石的区别有什么要补充的吗5,戴鸡血玉好吗6,如何赏析桂林鸡血玉7,如何挑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去美国签证被拒多次怎么办理,美国签证怎么才能被拒

    美国签证被拒怎么办?USA签证三次拒签怎么办?去美国旅游签证第二次被拒怎么办?美国签证被拒。我去美国签证被拒四次,我该怎么办?我能再签一次吗?申请去美国旅行两次签证连续五次被拒怎么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统战工作总结,有没有2014年供销社统战工作总结

    有没有2014年供销社统战工作总结2,乡镇年度统战工作总结3,乡村统战工作总结4,如何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宣传教育工作5,怎么去拜访准客户6,怎样炒股7,如何炒股1,有没有2014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世界排名2023,2023年玛丽女王大学世界排名揭晓

    2023年玛丽女王大学世界排名揭晓1.玛丽女王大学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的表现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继续展示了玛丽女王大学的卓越表现。根据最新数据,玛丽女王大学在全球前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因转飞机办美国签证好办吗,老人办美国签证好办么

    美国人签证好办理查德?你现在要去美国吗-1好办?一般来说,美国不是很好办,发达国家有一定的拒签率。美国签证好办美国签证对资产要求较高,要求申请人参加面试,办理难度相对较大,美国签证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休斯顿天气,美国休斯顿遭遇恶劣天气,气温降至冰点

    休斯顿遭遇恶劣天气,气温降至冰点休斯顿,这座美国的第四大城市,素有“宇宙中心”之称,但在今年2月中旬,它的天气却异常恶劣。多日的恶劣天气导致许多城市设施瘫痪,引起了社会和经济上的影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硫酸铜颜色,硫酸铜固体的颜色

    硫酸铜固体的颜色2,硫酸铜是什么颜色3,硫酸铜晶体的颜色4,硫酸铜溶液是什么颜色5,硫酸铜是什么颜色的6,硫酸铜是什麽顔色的7,无水硫酸铜的颜色1,硫酸铜固体的颜色无水硫酸铜固体是 ......

    知识 日期:2023-08-25

  • 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任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是记叙文的六要素。3,记叙文要素是什么5个w, ......

    知识 日期:2023-08-25

留学规划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