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开心。周恩来不高兴了?历史上中国人是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回顾中国历史,每当国力上升,外敌入侵接踵而至,往往是中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理论不断升温甚至迅速膨胀的历史时期,但周总理知道后,居然“不高兴”?当前,中国正在走出200年来的噩梦和低谷,尤其要警惕以偏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形式出现的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文化优越论的回潮。
1969年,与美苏相比,中国国力略逊一筹。毛主席对周总理说:“美苏是两霸,要永远争一霸,不能两边都打。”周总理点头称是。接着,毛主席下令:68岁的陈毅、许,70岁的聂,72岁的叶剑英。他们立即进入角色,夜以继日地研究和讨论:国际形势和战略问题,特别是中国对美苏的战略定位。经过6次会议和19个小时的讨论,形成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的书面意见,提交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
毛主席布置这个特殊任务,是因为从1960年开始,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军队不断在中苏边境制造摩擦和挑衅。同时,美军入侵越南时,经常打擦边球,侵犯中国领海和领空。腹背受敌,国家安全形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地步。特别是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中苏边境局势每况愈下,苏军16次入侵珍宝岛。
回顾中国历史,每当国力上升,外敌入侵接踵而至的时候,往往是中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理论不断升温甚至迅速膨胀的历史时期。当前,中国正在走出200年来的噩梦和低谷,尤其要警惕以偏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形式出现的中国中心主义和中国文化优越论的回潮。于前年北京奥运会阵容强大,去年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今年上海世博会,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的良好势头,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这些都让一些人在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时感到有些迷茫。
反思中国在近代以前是如何对待和应对外部世界的,或许能让人理清思路,让中国与世界摆正位置。在古代,中国这个词起初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基于文化因素的地域概念,或者说是一个基于地域内涵的文化概念。总的来说,自秦汉以来,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开始形成,中国逐渐被用来指代国家实体,但也隐含着构成这个国家实体的主体民族。相对于中国,当时有四代的概念。它的语义本来是四面,后来引申为指中国周边。
3、1964年贺龙邀请大松博文,亲自训练中国女排,周恩来不高兴?为何...1964年11月20日,应贺龙的邀请,小泽一郎率领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队——日本纺纱队来到中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贺龙很在意大宋博文的训练方法。用贺龙的话说,大宋博文的训练方法和解放军是一样的。所以为了提高中国女排的进步,贺龙亲自请来大宋博文教授训练方法。但周总理知道后,居然“不高兴”?这件事的起因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的1956年,中国首次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
果不其然,首先男排开始勇往直前,快板和勾手发球的技术创造让男排有所发展,而女排创造的上手飘球技术并没有引起重视。没想到,这项技术居然被日本女排“拿来”了。于是,日本女排开始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贺龙清楚地认识到排球运动的发展必须是进攻,而不是防守,于是在60年代初,贺龙开始和国家体委分工抓三大球,贺龙让李达抓排球。
4、现在中国这个社会上什么都要钱,我很不高兴,怎样才能高兴起来本质是小农经济模式,把相互威胁当成一种经济,一切用金钱衡量,一切有眼前利益。这不是小农意识和生存环境造成的困境的正反证明,那么是什么缺失导致了这个问题呢?社会问题过于简单化和随意化,社会伦理过于个人化,规则层面缺乏社会伦理规则。规则从来不是短期问题的最优解,但一定是长期的最优解,现在社会上什么都需要钱。想要幸福,只有多赚钱,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才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