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STEM课程设计案例——“机器人大作战”,是一种新颖的STEM课堂设定。课堂采用机器人比赛的形式,将学生分组建立各自的机器人团队,运用Scratch编程语言,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完成挑战任务。此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创造力。

2. 设计过程
2.1 确定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机器人比赛,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和分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2.2 设计任务:通过Scratch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完成一系列挑战任务,如比赛赛道、越障碍等。
2.3 设计步骤:
第一步,学生分组建立机器人团队,学习机器人基本构成和编程。
第二步,学生团队设计自己的机器人,绘制草图,收集组装材料。
第三步,学生使用Scratch编程语言编写机器人程序代码,通过调整机器人程序,使其按照某一设定的路径行动。
第四步,学生团队根据比赛要求,运用控制机器人的编程能力,协力完成挑战任务。
第五步,学生团队向其他组展示机器人,交流和分享创意。
3. 教学妙招
3.1 利用小组学习,强调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将学生分为小组,并在小组内由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机构设计、程序编写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分配角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尽情发挥,建立起团队合作式的学习氛围。
3.2 使用Scratch编程语言,锻炼学生编程技能。Scratch是一种针对儿童学习编程的免费软件,使用起来简单易懂,界面直观,可以让学生运用Scratch的自制积木式编程语言编写自己的机器人程序。
3.3 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的初步了解就是开始拆解机器人和电子设备,学会每个零件如何工作,如何进行调配,最后根据不同的目的重新组装。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更全面的了解。
3.4 丰富学习环节,增加课程趣味性。将机器人大作战比赛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学习乐趣,还能够通过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总结
STEM课程设计案例——“机器人大作战”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编程和机器人设计培养创新意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学习和Scratch编程语言,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成,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深入思考机器人编程背后的原理与逻辑,同时在学习中享受游戏与学习的乐趣,并在比赛的过程中增强竞争意识并进一步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