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症?
斯德哥尔摩症(Stockholm syndrome)是指人类在极端压迫和威胁下,产生情感依存和对施暴者的心理“神经错位”现象。其特点是受害人在极端条件下对施暴者产生一种依赖、同情甚至是爱慕的情感倾向,甚至为施暴者辩护。

斯德哥尔摩症源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人质事件。1973年,一群罪犯闯入斯德哥尔摩银行,用长达6天的时间劫持了4名银行职员。在此期间,被劫持者在逼迫下竟然对绑架犯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把他们视为救命稻草。外界均表示震惊,综合最后的事态发展他们惊讶地发现受害者产生的这种情感与心理反应是「正常的」。
斯德哥尔摩症的成因
斯德哥尔摩症的形成与人类内心复杂情感的运作方式以及外部压力和痛苦所导致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生理学上,极端压迫和焦虑等状态会诱发大脑内部相应的化学变化,导致受害者的神经系统出现漂移现象,陷入一种虚幻的具有依赖性的情感世界。
在心理学上,斯德哥尔摩症与被害者的性格、经历、状况有关。通常,受害者本身有一定的心理创伤,身处当下的生活也可能会造成软弱甚至自闭。斯德哥尔摩症通常出现在对人格强大的施暴者产生依存情感的人身上,比如说人质、受虐狂和虐待受害者。
斯德哥尔摩症的危害
由于人们在斯德哥尔摩症发作时会忽略或掩盖施暴者的恶行,因此斯德哥尔摩症常常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事实上,斯德哥尔摩症不仅对受害者本身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而且还通过示范效应激发其他人产生同样的症状。受害者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但是在过度依赖施暴者和否认施暴者的破坏性行为时,斯德哥尔摩症却成了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性的“毒瘤”。
如何避免斯德哥尔摩症
要避免斯德哥尔摩症的发生,关键是加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体的心理抵抗力。平常生活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少涉及可能让自己陷入危险中的场合,防范斯德哥尔摩症的发生。
另外,加强对斯德哥尔摩症的普及宣传和相关法规的完善,在被害人和施暴者间形成及时、合理、有序、有效的正义和制约机制,对于防止斯德哥尔摩症的发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